高溫天氣下混凝土拌和和澆筑會產生很多問題:
一、水分蒸發快,引起坍落度損失,難以保證所設計的坍落度,易降低混凝土的強度、抗滲和耐久性。
二、若摻用減水劑的混凝土,溫度高氣泡易揮發,降低其含氣量,且變得不穩定,空氣量難于控制,使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變得較為困難。
三、由于夏季溫度高,水泥水化反應加快,混凝土凝結較快,施工操作時間變短,容易因搗固不良造成蜂窩、麻面以及“冷縫”等質量問題。
四、如果脫模后不能及時澆水養護,導致混凝土脫水將影響水化反應的正常進行,不僅降低強度,而且加大混凝土收縮,易出現干縮裂縫。
五、炎熱氣候下澆筑混凝土不僅對新拌混凝土的需水量、工作性能,坍落度等造成影響,而且對混凝土28d強度、抗滲性以及混凝土耐久性帶來不利后果。從以上的資料我們不難看出,在高溫天氣下進行混凝土拌和和澆筑一方面會影響施工質量,另一方面也容易導致資源的浪費,為此,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不可以掉以輕心。
那么,針對混凝土夏季施工特點和諸多不利因素,在混凝土攪拌和澆筑的過程中施工企業和人員應該注意采取哪些防護措施呢?
一、注意水泥的選擇及溫度控制
水泥的水化熱主要為水泥中含有的 C3S、C3A與水反應產生,并受水灰比,水泥細度,養護溫度的影響。水泥水化熱隨以上影響因素的增大而增高,在攪拌過程中應該選擇各項指標都達標的水泥。美國標準 ACI 305R中,為水泥溫度規定了一個最高極限溫度為 77℃。所以將水泥溫度在混凝土拌和時,必須控制在 70℃以下。
1、注意骨料的選擇及溫度控制
砂石骨料攜帶的熱量占混凝 土拌和物總熱量的46%左右,是影響混凝土溫度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項目施工時,混凝土粗骨料溫度控制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入手:
①粗骨料從石料場運到商混攪拌站,其受氣溫影響較大,盡管在粗骨料上加裝遮陽棚 ,骨料表層溫度仍為32℃左右,需采取其他降溫措施。
②在澆筑混凝土前1小時,用攪拌站自備地下水井抽取地下水(22℃)沖洗粗骨料,使骨料能夠散發部分熱量。采用這一措施,使骨料溫度從 32℃降至 28℃。同時抽取的地下水噴淋混凝土攪拌機、料斗、水泥存儲倉,混凝土罐車等,使設備降溫。
2、注意水的溫度控制
水的溫度對混凝土溫度的影響很大。水溫過高會使混凝土溫度增高,坍落度損失增大,從而導致混凝土強度、耐久性、泌水性降低。由于水的溫度比水泥或骨料的溫度更易控制,因此,通過控制水溫 (15℃以下)的方法降低混凝土溫度更有效。
冰在融化時,可吸收的熱量為 335 J/g,采取水中加冰的方法降低混凝土溫度效果更佳。按通常情況扣除砂石骨料的游離水 35 kg/m3 ,外加劑中的水,按40~50 kg/m3冰屑來替代水
3、注意外加劑的選用
按選擇混凝土外加劑的原則,盡可能選擇減水率高的外加劑,以便降低水泥用量,達到
降低混凝土水化熱目的。
二、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
1、現場溫控措施
(1)檢測運到現場混凝土的溫度和坍落度,隨時進行調節。
(2)施工范圍內搭棚遮擋陽光。澆筑混凝土前,用水濕潤基層、鋼筋和邊模。與混凝土接觸的各種工具設備和材料,如混凝土罐車、泵管、布料桿、鋼筋等,避免直接受到陽光曝曬,在各機具表面適時進行了灑水降溫。
2、 混凝土澆筑措施
(1)混凝土澆筑時,根據具體氣候和現場條件,選擇在早晨 7:00開始,避開日最高氣溫時間。
(2)安排充足的工力和機具,制定了具體澆筑方案,連續、快速的澆筑。
(3)混凝土振搗采用插入式,根據混凝土厚度,振搗時間采用 5~15 S,避免過振和漏振。
(4)根據施工現場氣溫、相對濕度、混凝土溫度和風速的數值 ,利用各因素關系數值,可得出水分蒸發速率值。
在炎熱的夏天,混凝土攪拌和澆筑應該考慮到季節和溫度的因素,預測在高溫下拌和和澆筑會出現的問題,及時做好預防措施,做到未雨綢繆,規避風險,保障工程質量,促進工程的順利進行。
夏季高溫下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項 [篇2]
夏季氣溫高,水分蒸發快,是新澆筑的混凝土開裂,起灰,起砂高發季節,因此在高溫天氣下,掌握合適的施工時間、方法,選用好的材料,可以大幅減少混凝土開裂現象。
一、選擇最佳混凝土澆筑時間
夏季混凝土澆筑時間,應避開高溫時段,最好安排在溫度較低的下午或夜間澆筑混凝土,防止新澆混凝土受到陽光暴曬,引起表面水份蒸發過快而導致開裂。
一般情況在上午時間段施工的混凝土發生開裂情況多于下午三點后施工的,這是因為上午在混凝土施工完畢后,將度過中午最高的溫度時段,由于受到太陽暴曬,混凝土表層因水分蒸發過快導致開裂;而下午三點后施工則可避免最高溫時段,在晚上硬化,由于晚上氣溫相對較低可以大幅減少硬化過程中水分蒸發過快而導致開裂現象。因此,建議尤其是樓面施工時應安排在溫度較低的下午或夜間施工。
二、選用干凈的砂石骨料
1、混凝土用的砂石骨料必須干凈,不得含泥,且配比合理;河砂要采用中粗砂,不得用泥砂或粉砂;
2、砂石骨料應避免陽光暴曬,在攪拌前可灑水降溫,防止混凝土溫度過高產生裂縫。
砂石在混凝土中約占70%,因此,砂石質量的好壞對混凝土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含泥量大小是判斷砂石質量的重要依據。含泥量多一方面增加混凝土用水量;另一方面石子周圍布滿了粘土質泥,影響水泥石與石子之間的界面粘結,將降低混凝土的強度,使得混凝土干縮變形。若砂子過細
會增加吸附的水泥,用水量也會增加,從而影響混凝土強度。由于混凝土在反應過程中釋放大量的熱量,若砂石骨料溫度過高,會進一步增加混凝土整體溫度,造成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導致開裂。
三、合理振搗
在平整過程中,振搗過度會將水泥漿、砂漿、粗骨料從上至下分層離析,混凝土表面極易發生收縮變形裂縫和表面起灰現象。但振搗不密實,或用水過多,導致混凝土中空隙增加,降低混凝土的強度。
四、合理抹面
混凝土經振搗后表面是不平的,容易出現收縮變形裂縫;特別是在大風和高溫的天氣環境下,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發速度加快,會使裂縫加劇。因此需要在混凝土硬化前進行第二次或第三次的抹面,消除已出現的收縮變形裂縫;第二次或第三次抹面采用砂漿,必須在混凝土硬化前及時進行,否則會出現表面起殼現象;表面處理時嚴禁澆水,如確實需要用水可用噴霧器限量噴灑。
五、保濕養護
在大風、高溫和干燥的天氣下,混凝土的表面水分極易蒸發,失水過快易產生表面裂縫,因此在表面處理作業完成后及時進行養護,做到隨抹隨蓋。當混凝土表面沒有浮水,能經住手指輕壓,就可以開始覆蓋并灑水保濕養護,硬化后即澆水養護。在炎熱、干燥伴有大風的天氣,必須保證混凝土表面處于充分的濕潤,不得少于7天。平板構件混凝土澆筑收漿和抹壓后,用塑料薄膜覆蓋,防止表面水分蒸發;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時,揭去塑料薄膜,鋪上麻袋或草簾,用水澆筑,有條件時盡量蓄水養護。
使用薄膜覆蓋養護可有效減少混凝土開裂